狐狸尾巴露出来了!卡塔尔被袭后,特朗普一番话,中俄意识到不妙
9月9日,以色列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发动袭击,目标是哈马斯高层。 袭击发生后,特朗普立马跳出来“强烈谴责”。 表示: “视卡塔尔为美国的强大盟友和朋友,对袭击发生在这个地点感到非常难过”。 看到这里,你可能会想:听起来很正义,很愤怒,对吧? 错了。 狐狸尾巴,这次可算是露出来了! 破解美国霸权 要理解这次事件的真正含义,你得先明白美国霸权运作的底层逻辑。 什么是霸权? 不是靠拳头大就能称霸的。 真正的霸权,是让别人主动依赖你,主动给你交保护费。 怎么做到? 第一步:制造威胁; 第二步:提供保护; 第三步:收取费用; 这一套,美国在全世界玩了70多年,很少失手。 现在,又在中东上演了。 以色列:美国可能故意纵容 很多人不明白,为什么美国总是纵容以色列? 为什么以色列越过分,美国给的钱反而越多?
很简单: 以色列就是美国惯养的。 作用是什么? 一个作用就是咬人。 专门,咬那些美国不方便直接动手的目标。 1967年六日战争,以色列打败阿拉伯联军,美国提升在中东的影响力; 1981年轰炸伊拉克核设施,替美国解决了萨达姆的核威胁; 2007年轰炸叙利亚核设施,替美国清除了另一个隐患。 这些,以色列都在替美国干脏活。 而美国呢? 表面上劝架,背地里给钱给枪。 我不动手,但有人咬你。 你要报复,找不到我头上。 你要安全,就得花钱买我的保护。 为什么偏偏是卡塔尔? 很多人奇怪,为什么以色列要选择卡塔尔下手?
表面上是针对在卡塔尔多哈的哈马斯。 更深一层呢? 卡塔尔这些年在干什么? 2022年世界杯,卡塔尔向全世界展示了自己的软实力; 2023年以来,卡塔尔积极调停巴以冲突,提升了国际声望; 更重要的是,卡塔尔开始搞平衡外交: 既和美国合作,也和中国做生意; 既支持美国中东政策,也和伊朗保持对话; 既购买美国武器,也考虑其他选择。 这种“脚踏两只船”的做法,美国不能容忍。 想搞平衡外交? 以色列的导弹教你做人。 9月9日,以色列军队直接在多哈动手。 注意,这不是意外,不是冲动,而是精心计算的结果。 为什么选择卡塔尔? 因为卡塔尔是美国盟友,打了不会引起大规模报复; 因为卡塔尔在搞独立外交,需要被“教育”一下; 因为卡塔尔有钱,是理想的客户。 袭击刚结束,特朗普就出来谴责,撇清关系。 不早不晚,刚好在卡塔尔最恐惧、最需要保护的时候出现。 特朗普的谴责声明里有个关键细节: 他强调: “对袭击发生在这个地点感到非常难过,我已经让美国国务卿鲁比奥,准备与卡塔尔的国防合作协议了!”
这句话透露了什么? 言下之意是: 如果袭击发生在别的地方,比如加沙、黎巴嫩,那还好。 但发生在美国盟友的地盘上,这就不行了。 这不是在维护国际法,而是在划分势力范围。 告诉卡塔尔:你是我们的人,我们会保护你。 同时也告诉其他海湾国家: 想要安全? 想要保护? 那就得跟美国走。 其实,卡塔尔也明白这个道理,早就交保护费了。 2430亿美元的保护费 现在来算算账。 2025年5月,特朗普访问卡塔尔,签署了总价值超过2430亿美元的各项协议。 2430亿美元啊! 这些钱都花在什么地方? 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军售和防务合作。 卡塔尔国土面积才1.1万平方公里。 人口不到300万,比一个中等城市还少。 这样一个小国,需要2430亿美元的军事装备? 这不是买武器,这是买保护。 这不是防务合作,这是交保护费。
美国为什么要搞这套把戏? 因为,恐惧是世界上最好的生意之一。 卖恐惧,然后卖解药。 每一次地区冲突,都是美国军工集团的狂欢。 而且,这还会引发连锁反应。 海湾国家的困境 现在卡塔尔面临一个现实:在这个中东,中立是奢侈品。 要么选边站,要么挨打。 而特朗普适时出现,扮演保护者角色,这等于是在告诉卡塔尔: 想要安全? 那就得更紧密地依靠美国。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? 卡塔尔估计就得大量购买美国武器了。 不仅要买,还得买先进的,买贵的。 为什么? 这样,才能确保美国的“保护”是真心的。 而且,这次事件会产生连锁反应。 现在海湾国家也会想: 不买武器,会不会像卡塔尔一样挨打? 这就是经典的“囚徒困境”。 每个国家都知道这是陷阱,但没人敢不跳。 为什么? 因为别人都跳了。 这就形成了一个军备竞赛的怪圈: 每个国家都在买武器保护自己,结果每个国家都更不安全了。 邻居的武器越来越多。 于是只能买更多武器,交更多保护费。 而美国,就坐在中间数钱。
2024年,美国对中东地区的武器销售,海湾国家占了大头。 现在这次“卡塔尔事件”后,这个数字还会继续飙升。 为什么? 恐惧是最好的推销员。 当海湾国家,意识到连美国盟友都可能挨打时,他们对安全的需求会急剧上升。 而在中东,安全只有一个价格: 购买美国武器,签署美国主导的防务协议。 中俄意识到不妙 这次事件,对中俄是不妙的。 对中国来说: 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主要基于经济合作。 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、能源贸易、基础设施建设,都是经济纽带。 但当地区安全环境恶化时,经济合作就弱化了。 海湾国家会想: 做生意能赚钱,但能保命吗? 于是经济影响力,被限制在商业领域。 对俄罗斯来说: 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主要基于军事合作。 S-400导弹、苏-35战机,都是俄罗斯的招牌。 但当美国重新强化军事存在时,海湾国家就得选边站了。 美国,可能不允许你同时依赖两个军事大国。 最终,还是会选择更强、更可靠的那一个。 现在你明白了,中东已经成为了美国跟中俄博弈的战场。 谁能提供安全,谁就掌握主导权。 控制了安全,就控制了一切。
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要维持中东的适度混乱。 太和平了,各国就不需要保护; 太混乱了,各国可能倒向其他大国。 最理想的状态,就是让各国永远处于“不够安全”的状态。 永远需要美国的保护,永远愿意交保护费。 表面上,美国在批评盟友以色列,保护另一个盟友卡塔尔; 实际上,他在向全世界宣布: 美国是唯一可靠的保护者。 任由以色列为所欲为的真正后果 最可怕的是什么? 美国任由以色列如此为所欲为,整个中东都将陷入永久的不安全状态。 今天卡塔尔挨打,明天可能轮到科威特; 后天可能是阿联酋,大后天可能是巴林。 因为以色列知道,不管怎么打,美国都会保护它。 而被打的国家也知道,要想不被打,就得买美国的保护。 这就形成了一个完美闭环: 以色列负责制造威胁; 美国负责销售安全; 海湾国家负责买单。 而中俄,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影响力被蚕食。 到这里,你应该明白了: 美国在全世界的霸权,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“恐惧贩卖公司”。 先制造不安全,再高价销售安全。 而每一次“强烈谴责”,都是在为下一次军售做铺垫。 每一滴鳄鱼眼泪,都能换来数十亿美元的订单。 这一次,狐狸尾巴又露出来了,就看中东各国能不能看清这个套路。